建筑抗震設計的依據(抗震加固多少錢)
建筑抗震設計關系到建筑的穩定性,對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。因此,在建筑設計中,應考慮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設計,以便結構工程師能夠合理布置結構系統,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和承載能力。那么,基于建筑抗震設計的建筑設計措施是什么呢?依據是什么呢,抗震加固多少錢呢。
建筑抗震加固設計
1.建筑結構設計的對稱原則
對于建筑設計師和結構工程師來說,在進行建筑工程設計時,應盡量考慮簡單、規則的建筑結構,一般以方形、圓形等為主。建筑物垂直形態的變化應規則,一般可選擇梯形、矩形等變化均勻的形狀!在地震地面平移的作用下,對稱結構建筑一般只會出現平移振動,建筑內部構件測量位移,內部構件受力平衡。然而,當非對稱結構的建筑遇到地震時,由于剛性心臟和質地不一致,在地面平移過程中也會出現扭轉振動。如果建筑物內部構件遠離剛性中心,會因超過變形極限而損壞,導致結構一側失效倒塌,不利于防止地震損壞。
2.注意建筑構件和連接點的質量
在施工工程設計和施工過程中,建筑構件的合理配置和連接點的質量與施工安全質量直接相關。隨著新建筑材料的出現,建筑的外部設計大多采用新建筑材料,如瓷磚、大理石等,建筑的室內裝飾也將采用天花板等技術。這些室內和立面裝飾本身存在抗震性能問題,其與建筑主體的牢固連接也是抗震設計的關鍵!近年來,一些外國高層建筑在地震中“玻璃雨”,建筑玻璃幕墻因地震損壞,這是因為目前使用的玻璃幕墻不能適應地震變形和扭轉,所以如果建筑使用玻璃幕墻,必須確保玻璃幕墻的強度和變形能力!在與建筑物主體的連接處,應設計為能夠在水平方向實現變位能力的結構,使玻璃幕墻在地震過程中能夠與建筑物的地震變形分離,減少玻璃幕墻的損壞。此外,在建筑設計中,應充分考慮內隔墻、玻璃隔斷等結構件與建筑主體連接點的牢固性,以提高抗震性能。
3.建筑物垂直布置
建筑物的垂直布局主要體現在建筑物的高度結構質量和剛度設計上,特別是在高層建筑中,建筑物的垂直布局對建筑物的抗震設計更為重要。建筑樓層的使用功能差異導致建筑樓層分布的質量和剛度不一致,如游泳池、健身房、會議室等。樓層的功能要求導致樓層上下剛度差異過大。高層建筑中剛度最差的樓層抗震性能最弱,發生地震時為變形嚴重的薄弱層。在建筑設計中,由于地板功能不同,墻體不連續,柱不對稱極大地限制了抗震性能。因此,在建筑抗震設計中,垂直剛度分布應盡可能接近,特別是在結構剛度轉換層中,更需要引起建筑設計師和結構工程師的注意!
4.注意建筑頂部的抗震
在高層建筑設計過程中,建筑頂部的抗震設計也非常關鍵。目前,高層建筑的屋頂普遍存在過高、過重的問題。屋頂過高或過重會加重建筑物的變形,進而影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,對屋頂建筑物和下層建筑物的安全性能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。如果建筑物的屋頂和下層建筑的重心不在同一條直線上,那么建筑物屋頂的抗側墻也會與下層建筑的抗側墻分離。當地震發生時,損壞會加劇!因此,在高層建筑設計中,應采用新型、高強度、輕質的建筑材料,盡可能保證屋頂重心與下層建筑重心在同一條直線上,以保證抗震穩定性。
對于工程建設來說,建筑抗震問題是一個復雜而繁瑣的問題。如果忽視任何施工環節,如抗震規劃、地址勘察、設計和施工,都可能降低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。因此,必須足夠重視建筑結構的抗震問題。
建筑物抗震加固
建筑抗震設計
1.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,地震對建筑設施的破壞作用明顯不同。因此,應提前做好地質勘察工作,避免不利場地,合理選擇有利于建筑設施抗震的建筑場地。
2、應在塑料鉸鏈區域配置定量約束箍筋,以提高建筑結構設計的極端應變能力,大大提高建筑結構構件的延性能力,確保結構安全。
3、應做好抗震設防系統,采取相應的抗震措施,合理選擇加強基礎和上部結構整體剛度的措施,提高建筑安全性能。
建筑抗震驗算
1.結合地震作用、重力代表值、地震影響系數、地震作用效應組合等情況,對建筑物進行抗震檢查,并根據設防烈度進行檢查。同時,還需要檢查整個建筑物是否符合原有使用功能。
2.僅進行抗震加固或局部改造的建筑不得進行抗震變形驗算。如果進行加層改造,則必須進行抗震變形驗算。
3.當加固后的結構剛度和重力代表值變化小于10%和5%時,不計入地震作用變化的影響;如果原結構體系發生變化,必須根據加固后的實際情況對結構的整體抗震進行審查和計算。
4.結構加固后設計使用壽命不超過25年的建筑物,承載力抗震調節系數可按規范規定值的0.85倍計算。
建筑抗震韌性評價
在實際工程中,應對擬建房屋和已建房屋進行抗震韌性評價。建筑抗震韌性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。
1、綜合評價對象的有效建筑信息,包括結構構件和非結構構件的類型、數量、材料、幾何尺寸、設備的類型、數量、安裝方法等;
2、建立評價對象的結構模型,對已建成的建筑進行振動試驗,根據試驗結果進行模型修正,并在給定的地震水平下進行彈性塑性時間表分析;
3.工程需求參數從彈塑性時程分析結果中提取;
4.根據工程要求參數和結構/非結構構件易損性數據庫,確定評估對象中包含的所有構件的損壞狀態;
5.根據評估對象所有部件的損壞狀態,評估其在給定地震水平下的維修時間、維修費用和人員損失;
6.根據評估對象在給定地震水平下的修復時間、修復費用和人員損失指標,對抗震韌性等級進行綜合評估。
建筑抗震施工驗收
基槽驗收
地勘單位、設計單位、質監單位必須參與基槽驗收,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。階段驗收,也必須由質監單位監督,方可驗收。
驗收地下部分
按照設計意圖完成每一步,自檢合格后,向監理項目部、質量監督單位、建設部抗震辦公室申請驗收。地下部分施工完成后,地面結構施工必須由地勘單位、設計單位和質量監督單位進行驗收。
主體驗收
為了更好地控制工程質量,保證施工進度,項目部可以在結構施工中規劃主體進行二次驗收。每次驗收應在自檢合格并經項目監理部確認后,向質量監理單位、建設部抗震辦公室和設計院申請驗收。二次結構施工只有在通過后才能進行。
竣工驗收
項目按設計文件要求完成,達到并滿足使用效果后進行自檢。自檢合格,通過項目監理部組織的初步檢查;向質量監督單位、市建設局抗震辦公室、設計院及有關單位申請驗收。參與驗收的各方同意項目,符合結構和使用功能的設計要求并簽字,方可交付使用。
抗震加固后驗收
抗震加固完成后,應進行驗收。驗收合格后,應在工程的顯著部位設置標志,說明工程建設年限、抗震加固時間、加固后最長使用壽命等信息。